設(shè)為首頁 加入收藏 校友會注冊系統(tǒng) 手機版
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,堅守在校內(nèi)守護學生的鴻德教職員工,組成了一道“隔離線”。他們把自己置于新冠病毒和學生之間,用心守護學生,用情關(guān)愛學生。同學們以青春之舉助抗疫之力,主動申請當志愿者,與老師們共抗疫情。每個人看似平淡的付出好似微光。微光成炬,能照亮更多人,能溫暖更多人。
胡美榮、郎君
“我們要照顧好孩子們”
在學生宿舍樓里,一天的時間,是被生活老師胡美榮和郎君分割度過的。在每個時間段,兩人都有緊湊的工作要安排?!霸绯?點多起床,趕緊洗漱完就要組織全樓學生做核酸。之后是早餐派發(fā)、收拾樓道、打掃衛(wèi)生。午餐到了之后又是一輪反復,一天的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?!焙罉s說:“有時侯女生打來電話說肚子不舒服,我和郎君老師要趕緊去宿舍察看照顧?!苯衲?5歲的胡美榮被同學們叫“胡姨”。2005年,胡美榮來到鴻德?lián)嗡奚針堑纳罾蠋煟芾砗驼疹櫷瑢W們的生活起居。17年過去,胡美榮的兒子已長大成家,自己被同學們從“大姐”稱呼成了“阿姨”。從80后90后再到00后,胡美榮對學生和鴻德充滿感情?!肮芾砗盟奚針鞘俏业谋韭毠ぷ鳎疹櫤煤⒆觽兪俏覒M的責任?,F(xiàn)在是特殊時期,孩子們更需要我們生活老師的照顧?!焙罉s說?!罢疹櫤煤⒆觽儭币恢笔呛罉s和搭檔郎君掛在嘴邊的話,也是她倆重要的工作內(nèi)容。今年9月開學季,郎君老師剛來到學院,在此之前,她在幼兒園當老師。“我年輕,手機用的比胡老師嫻熟,接收學院通知、與同學們線上溝通等工作大多由我來做?!崩删f:“同學們年齡和我的孩子差不多,在我眼里,她們就是我的孩子。可能是身為母親再加上以前有學生工作經(jīng)驗,孩子們跟我也走的很近,讓我有種說不出的溫暖。”特殊時期,這種溫暖通過宿舍樓里的樓層長層層傳遞。為了做好靜默,減少宿舍樓內(nèi)學生流動,樓層長需要不斷往返于一樓和自己所管的樓層,為同學們接送一日三餐和各類物資。每日的早、中、晚,駐樓教師張成義、李錚鑫和生活老師胡美榮、郎君需要接收和分發(fā)全樓的飯菜,各樓層長領(lǐng)取、清點飯菜,之后迅速把熱乎的飯送到各宿舍。送飯時,大家常常是忙的不可開交。
汪姝妤、張紅梅、張楠
“我行,我能成功!”
考慮到樓層的不同,高樓層要選出2位樓層長負責管理整層樓。五樓的樓層長是學生汪姝妤和張紅梅,兩人需合力才能把飯菜和物資運送到5樓,每次需要跑好多趟。穿上“大白”,兩人爬樓氣喘吁吁,不一會兒就渾身是汗,“熱氣”上來,眼鏡被一層霧氣模糊,瘦小的身軀在一樓到五樓之間上下穿梭。防護服外的鞋套和地面摩擦發(fā)出“沙沙”的聲音。宅在宿舍里的同學們,聽著“沙沙”聲由遠及近,再由近及遠,就知道樓層長來了,該到宿舍門口取飯菜和物資了。學生張楠對這種感覺最為熟悉。在汪姝妤和張紅梅之前,她曾擔任樓層長,但由于身體瘦,吃不消體力活,她不得不從崗位上“退”下來,從運送物資轉(zhuǎn)到做數(shù)據(jù)統(tǒng)計的工作。“我覺得是一種責任感驅(qū)使我申請擔任樓層長,因為我的年齡要比很多同學們大一點,算是大部分同學的姐姐吧,所以我更想去承擔這個任務(wù)。從樓層長的崗位上調(diào)出來的時候,我還感覺到有些失落呢。”張楠說:“當汪姝妤知道我身體原因不能繼續(xù)工作后,她果斷提出頂替我,我真的特別感動。我最近通過短視頻記錄這段特殊時光,并且發(fā)到同學們的群里,用這種方式鼓舞同學們用樂觀的心態(tài)積極應對疫情。”“得知汪姝妤申請成為樓層長,我也去申請了,既有舍友的閨蜜情,也是希望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協(xié)助胡美榮老師和郎君老師做一些事。之前我生病時,兩位老師大半夜來宿舍照顧我?,F(xiàn)在是特殊時期,同在一棟宿舍樓,我們要像一家人一樣相互鼓勵和幫助,齊心戰(zhàn)勝疫情。”張紅梅說。汪姝妤做出當樓層長決定的原因很簡單,她說:“我是班長,有種天然的使命感和責任感,我要幫助班主任管理好班級,照顧好同學們?!蓖翩フf。高中時,汪姝妤就曾擔任班長。高考后的那個暑假,汪姝妤的家鄉(xiāng)發(fā)生了疫情,她跟母親說想去社區(qū)當志愿者,當時母親沒同意。這一次,汪姝妤沒有事先征求母親的意見?!霸诔霈F(xiàn)陽性病例時,張成義老師和李錚鑫老師逆行進入宿舍樓,給予同學們極大的鼓勵。他倆駐守宿舍樓給了大家滿滿的安全感,看到他們替全樓學生搬運物資,我就申請當樓層長去幫忙。”汪姝妤說。干了兩天后,汪姝妤把自己當志愿者的消息告訴了母親。出乎意料,母親這次卻格外支持,并鼓勵她:“一定要堅持下去!”。汪姝妤要克服的困難,她母親很清楚。80多斤的體重,每天搬運一日三餐到5樓,困難可想而知,即便有張紅梅幫忙,兩個小姑娘也實屬不易。除了往五樓搬運物資,她倆還要將五樓的生活垃圾搬運到一樓。為了保證防疫安全和樓層衛(wèi)生整潔,她倆從不在地上拖行生活垃圾袋,大大的塑料袋背在兩個瘦小女生的身上,同學們看著心疼又感動。“老師們忙完緊要的工作會第一時間來幫助我倆。我體育不好,全當鍛煉了。剛開始挺累,最近幾天感覺已經(jīng)適應了?!蓖翩フf。
杜鳳茹
“我想做點力所能及的事”
默默為同學們服務(wù)的,還有清潔工阿姨杜鳳茹。她是和張成義、李錚鑫兩位老師同一天進入陽性病例宿舍樓的“逆行者”。今年49歲的杜鳳茹說:“這棟宿舍樓平時就是我負責打掃,這是我的分內(nèi)的事,我當然得進去了。”杜鳳茹來到這個校園已經(jīng)16年了,雖然不善言辭,但對鴻德的愛早已融入到日常工作中。出現(xiàn)確診病例那天,她進入宿舍樓忙完工作之后,才打電話告訴家人。家人難免埋怨,責怪她為什么不早點告訴他們。她對家人說:“怕你們擔心,也怕你們在電話里攔著我。沒人收拾衛(wèi)生,宿舍樓里會很臟的。”樸實無華的語言里面蘊含的是鴻德人的責任和擔當。
每天上午,杜鳳茹背上沉重的消殺設(shè)備,將全樓的衛(wèi)生間進行消殺和打掃,之后又馬不停蹄地將衛(wèi)生間和各樓層的垃圾清運到樓下。發(fā)生疫情以來,她就住在宿舍樓里。晚上回到宿舍,杜鳳茹打開手機,微信里常常是家人和同事們的噓寒問暖?!霸趯W校這么多年,我熱愛這里,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,給孩子們提供好的衛(wèi)生環(huán)境?,F(xiàn)在是特殊時期,能為學院做點力所能及的事,我感到很榮幸。”杜鳳茹說。也許,像杜鳳茹這樣的普通人,是你曾遇到但不曾關(guān)注的人。在大家口中,他們有著統(tǒng)一的稱呼“大叔”“阿姨”。在特殊時期,他們選擇和鴻德師生一起應對疫情“大考”。每個普通人,都在用自己的平凡努力抗擊疫情、守護鴻德。微光匯聚起來,就能變成火炬,火炬?zhèn)鬟f下去,就能激發(fā)奮進的力量。你未必光芒萬丈,但始終溫暖有光。愿我們一起照亮抗疫前行之路!
編輯:李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