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友之家
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(tǒng)美德,綿延至今。無論時代如何變革,變化的只是勞動的形式,不變的是勞動的意義和價值。
馬克思認為:勞動不僅是謀生的手段,更是通向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的媒介,也是實現(xiàn)人性至美至善、徹底自由的必由之路。勞動課的德育目標是樹立同學們正確的勞動觀,勞動態(tài)度和勞動習慣,讓同學們在勞動過程中懂得勞動的重要性,體會到勞動的艱辛并且獲得成就感。勞動不僅是我們的立身之本,還可以造就我們獨立的人格。曾國藩說:“子侄除讀書外,教之掃屋、抹桌凳、收糞、除草,是極好之事,切不可以為有損架子而不為也?!敝苯酉硎茏詈米罘奖愕某善?,實際上不利于我們身心發(fā)展。我們要學會勞動,熱愛勞動,通過勞動中感受到自己真實的存在,在勞動中建立自我的認同,這才是殊勝中正的路徑。
“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”。勞動是奮斗路上的“時代先鋒”,勞動是奮斗路上的“精神指引”,正是有了無數(shù)勞動在平凡的崗位上埋頭苦干、開拓創(chuàng)新,才能創(chuàng)造出今天讓我們驕傲自豪的“業(yè)績”。奮進新征程,我們面臨更多的挑戰(zhàn)和機遇,要乘勢而上,創(chuàng)造更美好的未來,尤其需要大力弘揚勞動精神、勞動精神、工匠精神,永葆奮斗初心,在接續(xù)奔跑中譜寫新篇章。我們也要將勞動精神注入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,以勞樹德、以勞增智,培育青少年的勞動情懷,讓勞動最光榮、勞動最崇高、的理念深入人心。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勞動觀,讓他們明白勞動之于個人而言,是實現(xiàn)自我的手段;勞動于民族而言,是傳承創(chuàng)新的基石;勞動之于國家而言,是促進發(fā)展的動力我們在勞動中從勞動中獲取永不枯竭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