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- 工作動態(tài)
工作動態(tài)/ NEWS
俗話說入國問禁,入鄉(xiāng)隨俗。來了巴基斯坦七年多了,非刻意,不知不覺之間撿起來了巴基斯坦人的好多習慣。
穿五顏六色的衣服
現代的中國人偏愛極簡主義,穿著要簡單素雅,加上“穿衣服身上的顏色不要超過三種”這個默認的穿衣搭配規(guī)則,于是乎,若是一身桃紅柳綠,定會被人說成是穿著鄉(xiāng)氣撲鼻的東北棉被。但巴基斯坦人對色彩卻毫不吝嗇,紅的衣裳,綠的褲子,抑或是黃的衣裳,綠的褲子,都來者不拒。
這種審美觀點下的我在巴基斯坦挑選衣服實有些困難,尤其是漫長的夏季,材質是純棉Lawn的淺色素雅衣服薄而透,只能在里面再穿一件打底衫,在多穿一根紗都覺得熱的拉合爾不是明智之舉,無奈之下,只好挑選色彩斑斕的,薄卻不透,于是乎我身上也漸漸生機盎然了起來。
用手吃巴基斯坦餐
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,若非是吃包子水果一類用筷子不方便夾的東西,不然在餐桌上用手抓東西吃是被看做沒有教養(yǎng)的表現。從小我就知道不能用手從碗里拿東西吃,若要是沒忍住下手撈了,手背肯定會吃一雙筷子(被媽媽用筷子打手背),以至于成年后用手拿東西吃讓我有心理上的難受。
但在巴基斯坦,非得動手吃了。巴基斯坦人的主食是烤餅Chapati或者馕Nan,他們左手拿著Chapati,右手撕下一小塊來裹起或湯或肉,直接塞嘴里,滴水不漏。我剛來巴基斯坦的時候,還不會用手拿著餅吃巴餐,湯還好,蘸一下放在嘴里,雖說是滋味不多,但也能吃得成,或者像巴基斯坦小孩一樣,撕成小塊,泡在湯里,要么拿筷子夾,要么拿勺子舀,跟羊肉泡饃一樣吃法,只是餅容易泡爛,撕多了一下吃不完泡爛了就不好吃了,相比湯,吃肉或者別的湯少的Karahi一類的食物不方便了,只能吃完餅,再吃肉,或者是先將餅放在嘴里,半張著嘴把一口肉放進嘴里,巴基斯坦的餅一定要混著肉才好吃。
很長一段時間,全家都就我一個人端著碗,拿著筷子吃飯,以至于后來我會用手吃巴餐后,一次去巴基斯坦餐館吃晚飯,我就看見坐在我旁邊的兩個中國同胞用筷子把馕和肉一塊夾著吃,功夫非常了得,想想自己終究是沒能用筷子一起把餅和肉一起夾起來,忍俊不禁。扎卡在家的時候他則會用小塊的餅裹著肉、湯一起喂我,后來他慢慢的教我如何用三個手指拿起餅,再如何裹起肉或菜,但我始終不大接受手拿東西吃這一行為習慣。
真正讓我完全用手吃飯是去了扎卡的大伯家,他大伯在卡拉奇住了十幾年,做的一手好魚,大伯那天也做了很多魚,從外面買來了餅,大家開吃后,我才發(fā)現沒勺子,去了別人家總不能挑揀吃,不能要求主人這個那個,所以我就硬著頭皮吃了起來,巴基斯坦人做魚用水很少,跟我們做紅燒魚一樣,里面只有很少的湯汁,可是因湯汁濃厚,那味道特別醇厚鮮美,一頓飯下來,我終于可以用四個手指來吃巴餐了,雖然相比巴基斯坦人的三個手指,還差些功夫,遇到湯比較稀的時候我還是會讓手上流滿湯,所以還是習慣泡饃吃法。
哎,別告訴我媽我拿手吃東西??!
上完廁所后用水
一開始知道扎卡用手洗屁屁的時候我堅決不讓扎卡的左手碰到我,后來他告訴我他洗干凈了,還示范了他如何用香皂反復洗手,我還是心里犯怵。到了巴基斯坦后,巴基斯坦人家衛(wèi)生間里面都有一個小水龍頭,叫Muslim Shower,沒有紙巾,更沒有裝紙巾的垃圾桶,有時候急急忙忙的跑去廁所沒帶紙,抑或是不敢把紙巾扔別人家馬桶,就不得不用那小水龍頭,一開始不習慣,水弄得到處都是,上完廁所需要換衣服褲子,很多次后,我也用得得心應手了,去廁所也不用去拿紙了,上完廁所也不會再換衣服褲子了,以至于我回國內老家后好幾次上完廁所才發(fā)現自己沒帶紙。
至于扎卡那洗屁屁的左手,在給娃兒洗了三年的屁屁以及跟他生活了多年之后,我也可以握著他的左手,就像握著我的右手那樣了。
一頓飯只做一個菜
巴基斯坦不像中國那般地大物博、物產豐富,巴基斯坦人也不像中國人這般善于運用各種食材,巧婦難為無米之炊,我費盡心思的炒菜,就土豆來說,洋芋絲、洋芋片、洋芋泥各做一次,再酸的、辣的、酸辣的做一次后我也就黔驢技窮了。番茄炒雞蛋,扎卡和我都不愛吃,茄子,小時候家里窮,一到吃茄子的季節(jié)——雨季,茄子在樹上瘋長啊,茄子吃了上頓吃下頓,從上月吃到下月,所以現在看見茄子我都犯怵,算是吃怕了,扎卡則告訴我他從小就不愛吃茄子。還有那包菜,炒過幾次手撕包菜,直到放在桌子上扎卡和我都不想吃的時候,就對包菜厭倦了,一股濃濃的臭蟲味。剩下的巴基斯坦蔬菜屈指可數,中國人又更習慣吃蔬菜,別忘了我也是中國人。后來,我就干脆只做一個菜,這樣好,不會讓我每天睡覺前為想明天吃啥睡不著覺了。好在扎卡本來就是巴基斯坦人,習慣了一頓飯就做一個菜,也到無任何壓力。只是有時候做的菜太清淡了扎卡不大愛吃,好在他也沒抱怨過我。有時候我連一個菜都想不出來了,扎卡就來做巴餐,打電話給他的媽媽,一邊做一邊問,打了幾次他就自己做的得心應手了,甚至有時候我想吃巴餐了也會叫他做一些來吃。
記得有一次去一家中國公司面試工作,在那里遇到個廚師,他說在巴基斯坦做廚師太難做了,不是錢少天氣熱的問題,而是公司的同事抱怨他做的菜經常重復,都吃膩了,可他說去了市場實在沒啥可買,掰著手指頭就數得過來,我倆當時算是一下子就找到知音了。
喝加了白糖的茶
有一次我招待扎卡的朋友,泡的龍井茶,泡好后他問我要白糖,給他后,他居然把白糖放到了茶里面,我臉都綠了,真是暴殄天物,焚琴煮鶴。
這也不能怪他們,巴基斯坦人本來沒有喝茶的習俗,英國殖民印度斯坦后把中國的茶文化也帶到了那里,當時只有上層人才喝得起茶,茶葉很珍貴,后來英國人從中國帶了茶樹、勞工去到印度,在那里種植茶葉,印度斯坦人也撿起了喝茶的這一雅俗,但對于苦澀的茶卻沒能適應,習慣于喝奶吃糖的他們,把糖和奶加入茶葉,成了奶茶,逐漸風靡整個印度斯坦。
一開始我非常不習慣喝這種甜甜的茶,只是每一次去別人家做客,主人都會奉上奶茶,從小被教育說不能挑主人拿出來給你吃的東西,所以就硬著頭皮喝了,漸漸的也就習慣了,到了冬天,我還會自己煮上一杯熱乎乎的奶茶暖暖身子。
一年四季穿拖鞋
巴基斯坦人出奇的愛穿拖鞋,不論場合,也無論職業(yè),婚禮上穿拖鞋,辦公室穿拖鞋,開三輪車的穿拖鞋,就連在工地上爬腳手架的工人還是一樣穿拖鞋。當然,也不論季節(jié),公司的女同事甚至在冬天都穿著拖鞋來上班。 我剛來巴基斯坦的時候正是四月末,正是開始熱的日子,我?guī)淼男記]法穿,太熱了,只好去買了兩雙拖鞋,買來后就沒法脫下來,穿了六個月,直到十月份天氣轉涼了才沒穿,穿上了襪子,只是,我的纖纖玉筍般的腳竟是離我遠去了。